微粉网 - 粉体公共服务平台
您好!欢迎光临微粉网 [ 登  录 | 会员注册]
  • 当前位置:
  • 首页
  • 市场分析
  • 【头脑风暴】中国距离陶瓷原料标准化还有多远?
      • 【头脑风暴】中国距离陶瓷原料标准化还有多远?
        • 2016-05-06 14:20:00
        • 粉家君
        • 市场分析
      •  640.webp

        微粉网讯:近期,淄博市出台加快主城区南部区域建陶企业转型升级意见,将用3年时间,推动建陶产业转型升级。其中,淄博市政府要求陶瓷企业必须实行统一集中制粉,不得自行制粉。淄川区政府要就近布点1~2家制粉企业,以满足园区集中供粉的需求。其中,作为制粉单位之一的山东义科节能,于2015年10月份着手建设位于建陶生态科技园的制粉中心项目,建设工程计划投入约2亿元,年计划粉料产量约200万吨,将于2016年2月中旬完成一期工程建设,2017年完成2个制粉中心,2018年建成3个制粉中心,三年之后日产量可以达到36000吨。


        集中供粉在陶瓷行业已经呼吁了很多年,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见成效,淄博市政府如今推行集中供粉,真的可行吗?在行业内尚未成熟推广的干法制粉,作为集中供粉的生产工艺,是否真正适合淄博产区?这些问题都值得政府与行业人士一起深度探讨。


        原料标准化,

        最重要的是要把矿山的管理实现标准化


        姚若晗:上期我们讲的是山东统一制粉问题,最后的根源还是原料标准化的问题,那么,这期我们来谈谈,原料标准化在中国有没有必要,有没有可行性?如果能够解决,什么方式才比较好?


        黄惠宁:原料标准化是应该做的,但是以前中国瓷砖供不应求,大家忽略了原料质量对产品的影响。大家愿意在生产制造设备方面进行投资,这比生产原料的投资更为重要。第二个原因是买低质原料或者低价的原料,是否能做出高价的产品,大家还没有认识,应该是买合格原料的产品,才能做出好产品。我们应该要把资金的投入,放在把原料做好的基础上,我一直说我们有些工厂实际上就是原料这方面欠缺,买进的原料,优等品低,生产过程中损耗很大,就是原料的问题。所以是中国发展到现阶段,再提原料标准化,比较容易导入。以前粗放的时候,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,对低价格原料很难去推。现在大家对品质要求高,对产量已经放下,又重新把原料的标准化和标准重提。而且现在也要多提,这是很关键的时刻。中国现在的瓷砖,稳定性差,并不是说不好。一个工厂,某一个阶段做得很好,常年可能会有波动。意大利去年到今年的版,对得很好,去年的品质跟今年甚至明年都一致,这就是一个稳定性的问题,我们现在主要解决不了稳定性的问题。


        邱子良:原料标准化,在中国来说是很难实现。就像黄总所说,每一个工厂都希望有自己质量要求。十五年前,有一家陶瓷厂,他们可以把产品做进香烟厂去,要知道,烟叶本身是腐蚀性非常强的,全中国只有这一个厂的瓷砖,送烟厂检验能过关,能经得起烟厂强酸性的腐蚀。那个陶瓷工厂在上海,原料来自于中国甚至于国外,高岭土在福建找,长石去内蒙找,还有原料是乌克兰的,那这样又怎么去搞原料标准化,所以原料标准化在中国不容易做。


        江门新会有家企业在做原料,新会这一带的原料黏土非常杂,杂到每一天实验室都需要十几个人,去应付农民送来的黏土,不同批次的黏土都要化验。他们厂里面的平均库存不低于80万吨,以这样的库存量,才能勉强应付市场上买原材料的企业标准。


        广东这一带还算好,不同的矿的矿源,都算接近。虽然有些差异,可以把原料集中起来,化验之后,在一个标准范围内,不停的复制。但是在北方更难,除非有政府行为。如果是一个财团,可能不会为了陶瓷行业来做原料标准化,来做这么低端的产品。


        陶瓷原料要标准化,几百万吨的量都是小的,可能要上千万吨的储存量,才可能保证原料的稳定,还不能说是标准。要做到标准化,在天然矿物里实在是太难了。所以在中国要做原料标准化,第一是要有这么大的地方,要有这么大的量来集中做标准化。


        现在每一个陶瓷厂家都需要保持产品高度的价值感,既然有这份价值感,他就不想和别人一致。比如说,几家集中供粉的,有品牌企业用,也有小厂在用,当他们用同一种粉料的时候,小厂就可以去宣传,他和某某品牌是用同样的粉,同样的坯,那价钱是不是能提到同样的价位。所以对于品牌企业的大厂来说,就不愿意去做这种事。集中供粉真的就是只能做中低端大众化产品,但是在中国做大众化产品拼价钱的时候,其实不是一件好事,削价竞争到最后,可能连集中供粉这家公司也生存不下去。当客户不断要求压价,那同样的粉,在不同的客户那里,是不可能维持统一的价钱销售。


        姚若晗:邱总说的是可行性问题,那黄总,你说一下有没有必要做这个事情?


        黄惠宁:任何一个行业,标准化是基础。现代工业都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之上,陶瓷是一传统产业,要发展标准化是非常有必要。因为没有实现原料的标准化,导致在生产的过程中,质量不能提升,浪费过大。如果有人说,原料标准化这件事不能搞或者没必要,那肯定不对,原料标准化这件事情一定要做,只是要分时间。


        实现原料标准化要分几大类,第一个是对于附加值,对于附加值高的原料首先应该实现标准化。比方说,优质的白泥黑泥,它们加工以后都是做坯料,到国外以后做高端的日用瓷做高档的日用洁具,价格翻了很多,这样形成了利润增值,就很快实现标准化。


        原料标准化并不是说原料只有一个标准,可以分出一个体系,A等级、B等级、C等级等,这个在白泥黑泥里就实现了。钾长石,尤其是优质的钾长石,一级二级三级,如果实现原料的标准化,有些工厂也会用。但如果要对三十块钱五十块钱一吨的普通的沙,实现标准化,只怕价格就会低,标准也是粗化,就没有长石和高岭土那样标准。


        龙岩的长石已经标准化,价格很高,一千多块钱一吨,加工好接近两千块钱一吨。湛江电白的高岭土,在涂料行业可以卖到三千到四千一吨。过去苏州的高岭土,八十年代就可以卖到600块一吨,也是标准的。


        所以,原料应该在存量少、有经济价值、容易实现的地方,先实现标准化。再逐渐推行量大面广的质量原料,稳定性跟上去。这些实现以后,后期的集中供粉才有基础。


        这中间还存在一些问题,就是工厂在终端应用发生波动,如果技术人员没有能力去处理,工厂不敢用。另外,大宗原料进到工厂,如果没有办法保证前面的原料标准化,生产也就不可能稳定,其他工厂也不敢用。另外,还有就是大宗物料物流问题,集中供粉对周边也会造成影响,一天一千辆车进,一千辆车出,这样的高物流,在什么样的地方能够承接,所以供粉规模应该要施行控制。意大利、西班牙实际上产区是没有原料加工的,原料加工都在矿区或者在远离城市的地方,标准化原料制备好后,再用袋装或者车拉到工厂。陶丽西的原料物流,是用如水泥厂装库的车,下库是利用高压,从这边加压,粉料就顺着管道,全部在密封管道到达储料库,外面一点粉尘也没有。


        而在中国最重要的一个点是,原料加工是农民在做,最重要的事情是交给农民在做,所以在中国最重要的是要把矿山的管理实现标准化,要有技术和设备,有专业的公司去做长石、石英石、高岭土,这些产业基础通过这个阶段积累,整个陶瓷行业才能做出高质量产品。现在不是该不该做的问题,而是早就应该做,只是我政府力度太小。中国人的概念里,泥土不值钱,实际上泥土是最值钱的,又永不可再生,开采了就没了,我们要带着这种认识去看待这个问题,要把泥土变成金,标准化就做得起来。


        只有前端标准化了,后面再做高质量产品,价格就起来了,价值链就做起来了。现在要把量做下来,把质提上去,这个链条就容易走通,标准和相对标准的用量会提升。


        有市场需求,

        才有原料标准化的需求


        姚若晗:黄总是非常支持原料标准化的,因为这代表一个产业的进步。设备和釉料在中国是比较集中的,设备有科达,釉料有陶丽西,他们其实是掌握了标准的。但是在原料这一块,是没有集中的。我们可以做一个预测,中国大概要多少年才能实现原料标准化,当然不是说全部实现原料标准化,如果产生相当的影响力覆盖面的龙头企业,大概要多少年?会不会产生?


        邱子良:目前来说中国没有这样的公司,将来也很难形成这样的公司,因为这样企业对整个的产业链必须要掌握得很好,不管是上游各种原料的来源,对下游的所有客户,这个范围太大了。这么大一个面,要缩到一个加工厂,再扩散到这么大一群客户,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难度太高了,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很难。


        姚若晗:某个区域性内有没有可能产生呢?


        邱子良:除非是很集中的产区,方圆三五十公里范围内,集中有三五十间厂,而且定位都差不多,都做同类产品,比如瓷片,这种可能性会有,但只有中低价位的可能性比较大,高档产品的可能性不大。


        姚若晗:邱总的观点是,产品处于中低端专业集中度比较高的区域,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原料制备厂。那黄总的意思呢?


        黄惠宁:这个不好说,时间上不好判断。但是从抛晶砖这个行业来说,现在的砖坯,工厂自己不生产,是集中供应,由几个专业的工厂来做砖坯,实现了专业化的供应;第二个是配件,配件行业粉料基本上各个工厂都不做,在佛山有两个工厂专门做这些的粉料,供给配件厂做配件,规模虽然都不大,但工厂有需求,就会制造需求,这个很重要,有市场需求,才有原料标准化的需求,这是联动的。市场经济是要做有市场需求的东西,一个政府一个企业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来推,那也要顺应市场发展。


        我们现在做超白的抛光砖,就是标准的黑泥和白泥混合,这就是有需求,因为抛光砖要保证质量,他们再也不敢去哪些小原料加工厂去挖山泥来供应,有需求就有专门做这个的,实现了原料的标准化。


        所以我们要从市场去分析,高安原来要求用清洁能源,用天然气,站在政府这个角度,高安污染太大,企业应该联合起来搞集中供气。但是各个工厂的需求点不一样,政府统一做这件事情的时候,就做不了,所以在高安这个产区,集中供气也没有实现,大家都知道天然气好,但是贵,佛山去的企业,产品价格卖得贵一些,就能用天然气,一般的工厂就用不了,如果高安也搞集中供粉,好多工厂都有了自己的粉料中心,就用自己的,不好的工厂一吨粉哪怕贵十块钱,他也不跟你干。如果政府说不集中供粉就关掉,政府也不能做这样的强买强卖的生意,如果政府以集中供粉来制约一个产区的发展,抓得点不对。


        现在,部分产区对于价格比较高的原材料,已经实现标准化,而且是相对稳定的供应。但政府不能用行政的手段来推动,政府抓一件事情,就会导致产能过剩,应该由市场来配置资源,由企业根据市场选择来配置,政府根据环保要求进行引导,而不要在集中供粉中心这件事上进行强制,看上去是一件好事,但对产业构成了伤害。


        姚若晗:霍老师预测呢?


        霍启成:我感觉方向是对的,客观上是不可能的,强买强卖的话不可能。客观上,现在已经各个工厂都已经有了原料加工,再去搞就很难,现在不是国营企业,可以强制要求。从技术上,现在集中供粉技术力量上不具备,搞一个小的粉料工厂可以,如果要做很多工厂的话,很难实现。如果陶瓷企业不认可,粉料厂搞起来了,集中送给各个工厂,工厂挑质量问题的毛病很容易的,要烧五十分钟周期的产品,工厂只烧四十五分钟,压机压力大一点或者小一点,问题也就来了,工厂说是粉料的问题,你如何解决?而且,从行业的周期来看,一个地方的工厂,能做十年还是二十年,这都不能预测。以石湾来说,佛陶集团以前很强大,产品利润很高,南庄一起来之后,佛陶集团就没落了。现在佛山的工厂,也又迁到清远或者是高明去了,十年的时间变化太大了。如果集中在一个地方把粉料做起来,可能还没有搞起来,陶瓷厂在不在都不知道,如果不为了这个小圈子服务,把范围扩大一些,把粉料拉到清远,运费成本又贵了多少?我的预测是希望不大。


        姚若晗:我比大家稍微乐观一点点,我有一个可以参照的例子,是相关行业的。景德镇陶瓷工艺陶瓷这个行业,原料是标准化的,高岭土和釉料,都是做成标准化的。我预测大概是十年之后,是会出现这一类型的企业,但不可能是大一统,有可能的是在某些产区里面产生那么几家供粉企业。


        黄惠宁:景德镇工艺陶瓷是国退民进之后,车间被瓜分了,变成很多独立的小作坊,这些小作坊,他们建不起成形的原料车间,就只是做成型工段,那么他们的原料获取就很困难,自己投资不起,就像佛山的配件工厂一样,自己建不起原料车间,就要求集中供粉,就有这样的一个供应商给他们做集中供料。山东淄博不同的是,所有的工厂都有自己完备的原料车间,第二个是,干法制粉技术在山东还没有真正产生一个标杆企业,能稳定生产。如果现在就建立这样的一个集中供粉中心,让各个工厂去用,那么各个工厂是可用可不用。如果确实干法制粉做出的粉料质量好,服务好,性能好,那么企业就把自己的制粉车间停下来,跟你对接,如果不好的话,工厂自己的原料车间还是需要照样开,工厂不可能停的。


        (来源:陶城报-陶城网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。)